• 首页
  • 关于鹿鼎娱乐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最新动态你的位置:鹿鼎娱乐 > 最新动态 > 整编74师灭亡:2万顽固战俘改造持续三年,为何因一道菜集体痛哭

    整编74师灭亡:2万顽固战俘改造持续三年,为何因一道菜集体痛哭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5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    在解放战争时期,国军对待我军俘虏是污言秽语、严刑拷打,而我军对待国军俘虏却是和和气气、顿顿有肉?

    冤冤相报几时休,战场大捷有时并不能让敌人服气,反倒是战后的俘虏管理方显格局,更容易触动人心。

    而这,就需要从国军整编74师2万名战俘的故事讲起了。

    被吃掉的整编第74师

    1947年,中国历史进程进入到了关键的转折点,这一年,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,双方在军事上进行了多次重要较量。

    其中,孟良崮战役无疑是1947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会战。

    整编第74师可以说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部队,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卓著的战功,是国军主力部队中的佼佼者。

    他们不仅装备精良,作战经验丰富,而且政治思想也经过反共洗礼,对我军充满强烈的敌视。

    战后,蒋介石为了扭转国共战争的局面,专门抽调了包括74师在内的5个整编师南下,准备对我军阵地展开猛攻。

    在此背景下,孟良崮战役打响了。

    这场战役发生在山东苍山之南,地势复杂。

    我军华东野战军以6个纵队共10万人兵力,执行了典型的分割包围战术,5月13日黎明,华东野战军按计划开始行动。

    以陈毅、粟裕为总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行军间隙急速集结,6个纵队秘密行军,迅速向孟良崮地域汇聚,准备以迅雷之势围攻整编74师。

    粟裕紧盯地图,时刻关注各路人马的进展。

    “再快些,再快些!”他催促参谋加紧步伐。

    此次行动必须隐蔽迅速,否则就难免败露目标,引起敌军警觉。

    5月15日破晓,部队抵达既定作战区域。

    大家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,此时此刻,胜利已近在咫尺!

    “同志们,攻击的号角已经吹响,让我们为新中国而战!”粟裕振臂高呼,声音穿云裂石。

    全军将士顿时热血沸腾,争先恐后,一个个都渴望立刻加入战斗。

    随后,猛烈的炮火打响,整编74师陷入重围,挨了劈头盖脸的一顿打。

    部队在密集的火网中冲锋,机枪手火舌不断,奋力掩护。

    “为了新中国!”这是每个战士心中的呐喊。

    由于整编74师奋力抵抗,使得这场战斗异常激烈,孟良崮山麓弥漫着硝烟,到处都是惨烈的画面。

    敌我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伤亡,尸骨堆积如山。

    不要命的乌鸦与秃鹰在枪林弹雨中盘旋,争相啄食烈士的血肉。

    “同志们,胜利就在前方,一鼓作气,消灭他们!”粟裕命令道。

    随着一声令下,战士们全力输出火力,向国军防线发起更猛烈的进攻。

    密集的子弹仿佛暴雨倾盆,战士们的刺刀如同惊涛骇浪,一波高过一波地打击着敌人的防线。

    在连续4天的血与火的较量后,我军终于击溃了整编74师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    整编74师,这支国军“王牌部队”损失惨重,陷入绝望,共有2万多人举手投降。

   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,对国共军力对比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    之后,战俘的管理和改造工作随即展开,但过程十分艰难。

    困难重重的战俘管理

    一方面,俘虏人数众多,高达两万多人;另一方面,74师官兵的政治思想极其顽固,多持敌视态度。

    这批战俘一开始就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。

    为了防备复仇,多数军官谎报了身份,假称自己是文书之类的小角色。

    我军承担改造任务的政治部门进行了逐层分析,终于从众多假冒身份的人中揪出了这批隐藏的军官。

    陈毅明确指示政治部门必须秉持党的方针,不能以暴制暴,更不能动用酷刑。

    一名叫戴以道的国军少将主动站出来,在大会上劝说俘虏们坦白真实身份。

    “大家不要再隐瞒了,坦白从宽,否则只会自找苦吃。”

    他的话显然对其他军官产生了很大影响,最终,在这位少将的劝说下,众多谎报身份的军官纷纷举手承认。

    识别身份只是第一步,更艰巨的任务是改造这批顽固的战俘。

    俘虏们被分批调拨到各个部队进行思想教育与军事训练,准备重新充实到我军建制内。

    但是,这些战俘的思想改造并不容易。

    在生活上,这些战俘仍然趾高气昂,时常对我军的作风和生活方式表示不屑。

    “哼,共产党的伙食真简陋,和我们差远了。”有人这样评论道。

    更让我军头疼的是,他们对我军的战术指挥极为鄙视,总认为我军“只会乱冲,不懂正规战”。

    为了打破这种傲慢式的敌视态度,我军采取了“战友式改造”的方针。

    一方面加强同这些战俘的交流,另一方面组织了多场我军成功战例的宣传,让他们正面看到人民军队的威力。

    还请来刚战败的国军师长进行现身说法,使这些战俘从国军高官的角度反思失败原因。

    在我军战士和干部的悉心关怀下,这些战俘由最初的抵触和批评,逐步转变为佩服和认同。

    “原来解放军不仅会战斗,还很会关心人啊。”有战俘感慨道。

   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和真诚的感化,终于打开了这批顽固战俘的心扉。

    一道过节菜,令众人泪水奔流

    更让战俘感动的是我军的人道政策。

    根据中央指示,战俘都得到中灶伙食,而我军官兵只吃大灶。

    中灶伙食质量远高于大灶,有足够的肉类、蛋类、蔬菜,也更加精细营养。

    这样的差别对待,一开始让许多战俘感到不解和惶恐。

    “我们是俘虏,理应比你们过得差一些,为什么反而享受着更好的待遇?”一名国军少将找上了我军干部,提出了自己的疑问。

    我军干部耐心地解释道:“这是党中央的政策,我们不能违背上级指示啊。再说了,你们刚来到这里,生活还不习惯,给你们更好的伙食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
    “不行,这样我们良心上很过意不去,我们哪里有这个资格?”那名少将坚持说,“我们必须和解放军吃一样的伙食,都吃大灶,这样才公平。”

    陈毅得知此事后,特意找来这名少将进行了长谈。

    他微笑着说:“我理解你的顾虑,但党的政策必须执行,给你们提供好一些的生活,也是我们对敌人的宽容,也是对朋友的尊重。”

    陈毅将军的开明态度和仁厚举动,让这些战俘对我军刮目相看。

   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,他们逐渐认识到共产党和解放军与宣传中完全不同、甚至截然相反的真实形象,每个人心中的那块坚冰开始融化。

    1950年中秋节前夕,我军如往常一样为这批国民党的战俘加了一道节日菜肴。

    这是我军的一贯做法,每逢节日都要特意为战俘们准备一些好吃的,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和温暖。

    当一道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端上桌时,战俘们都惊讶地合不拢嘴,因为这道看似简单的菜肴,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。

    一块香喷喷的五花肉下肚,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胃,更温暖了他们的心。

    一位头发有些斑白的老战俘突然流下了热泪,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节了,一直漂泊沙场,处在敌我矛盾风暴之中。

    此时此刻,一道家常菜勾起了他的乡愁,也让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早已身在新的大家庭之中。

    “老哥,想家了吧?放心,我们都是你的亲人,大家团圆在一起就是家的感觉。”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。

    “没想到你们共产党人是这样有人情味的,没想到,真的谢谢你们……”老战俘擦着眼泪,感慨道。

    这样如今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,却感染了老战俘,也让其他人红了眼圈。

   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党和人民军队的真情早已消弭了他们内心的敌意,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。

    这道菜,成了双方情谊的缩影,也预示着改造工作的成功。

    一场血与火的战争,终将过去;曾经的敌人,也终将化敌为友。

    因为人性的本质,是向善而非恶。

    历史永远站在人民这一边,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。

    从孟良崮战俘的改造可以看出,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,绝不仅在于武力,而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。

    正是这个理念感化着敌人,争取着民心,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Powered by 鹿鼎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